今年1-4月,上栗縣共發生電信詐騙案件129起,其中網絡貸款詐騙占比28%,躍居首位;刷單詐騙和網絡投資詐騙分別占比21%、17%,排行第二、三位,虛假購物、網絡交友詐騙明顯增多。可見,隨著各行業逐步復工復產,詐騙分子也開始“復工”,大家必須提高警惕。
下面這些詐騙手法
都是詐騙分子的“常用伎倆”
小編先給大家打支“預防針”
以后遇到這些情況
務必保護好自己的“錢袋子”
01交友網絡投資類騙局
案情回顧
3月8日,上栗警方接到M先生報警:其2020年1月份在某交友軟件認識一網友。2020年2月初,對方向他推薦投資網站,并將M先生拉進了一個名為“共創共贏財經”的微信群,該微信群里天天有自稱是投資指導老師的人上課及分享投資成果,并稱投資盈利后將拿出部分收益去做慈善事業。其信以為真,便根據群里指導老師的指導下載了一個股指期貨APP,抱著試試看的心理,M先生向該網站投資5700元,不到10分鐘就盈利并成功提現,到賬77152元。M先生大喜過后繼續投資,先后分3次投資了77152元錢進去。此時,M先生想提現卻發現無法操作,咨詢客服說系統維護。但第二天依然無法提現,客服說要交20%的手續費,M先生這才察覺是詐騙。
反詐小貼士:
不法分子通過交友軟件如微信、QQ等,廣泛發送虛假投資網站鏈接,一旦“獵物”點擊注冊,便以高盈利為誘餌,以此獲取事主信任,產生“投資網站可提現”的錯覺。接下來的投注不管盈利多少 ,都會以額度不足或需繳納手續費為由誘導事主投資更多。待到發現是詐騙,事主早已山窮水盡。
02兼職刷單類騙局
案情回顧
2020年3月5日,L先生在個微信群(拼多多互點群)與該群中一個微信昵稱為“***”聊天,隨后介紹L先生在手機上刷單賺錢,并發送一個APP的二維碼,L先生注冊后按照在該平臺派單客服提供的商品ID,按照要求到京東APP上刷單支付。之后對方要求L先生完成刷單任務,任務包括“點擊對方發送的商品鏈接,直接向商家支付貨款,之后將以每筆貨款的10%向L先生返還傭金”,L先生按照對方指示操作進行刷單任務,就這樣,L先生先后分6筆共計148390元轉至嫌疑人指定賬戶,后因約定返傭金時間到期聯系不上對方,L先生才意識被騙。
反詐小貼士:
網上兼職賺外快,請通過正規平臺、合法渠道。刷單不僅可能承擔法律責任,還可能遇上詐騙,一旦遇到對方說出“卡單、支付出錯、資金凍結”等理由,要刷多筆才能退款時,基本就是詐騙,請大家一定不要上當。
03網絡貸款類騙局
案情回顧
2020年2月27日,上栗鎮Z先生其電話接到“京東客服”電話,可以無息貸款3萬元,Z先生向對方表示自己有需求,對方隨即發送一張二維碼給Z先生并要其下載一個叫“京東金融”APP,并說貸款三萬元需要1500元服務費,Z先生按照該客服要求通過云閃付賬戶轉賬1500元。該客服又稱需要要交百分之五的押金,Z先生又通過云閃付轉賬1500元給。后客服稱Z先生貸款時賬號填寫錯誤,并需要繳納百分之三十(9000元)的擔保費才可以改,后Z先生通過工商銀行轉賬9000元給對方。后該客服又稱Z先生賬戶信用不足需要一次性提前還12月貸款證明有合格還款能力,Z先生通過農業銀行轉賬11376元對方的賬戶。該客服又稱需要解凍擔保費4680元,Z先生按其要求通過云閃付轉賬4680元,隨后發現“京東金融”APP打不開,微信也被拉黑后,發現被騙,共計被騙25056元。
反詐小貼士:
網絡貸款詐騙無非是抓住事主資金緊缺的心理,以免押高額低息為誘餌引誘事主上鉤,引導事主下載詐騙APP注冊申請貸款,再以保證金、手續費、解凍費等各種理由要求事主轉賬。要切記以下4點:
1、免押高額低息不是真;
2、網貸廣告提供的電話、短信、鏈接絕不輕信;
3、不隨便注冊個人信息及更不要輕易轉賬;
4、貸款只找正規渠道。
警方提醒
防范電信網絡詐騙,首先要抵制“天上掉餡餅、小投資大回報”等誘惑,網絡交友、投資理財要注意自身隱私保護,牢記“高額回報有陷阱”。貸款時先交保證金或利息的,都是詐騙。不要輕信不明代購、團購。找網絡兼職時,凡是附帶要繳納各種費用和保證金等的,都要留個“心眼”,即使有小額返點,也要謹防“小誘餌釣大魚”。網上好友要求轉賬匯款的,一定要當面或電話確認。始終做到“三不”——
不輕信:不要輕易相信陌生網友、來路不明的電話、微信和短信。
不點擊:不要輕易點擊不明鏈接,不隨意掃描不明二維碼。
不轉賬:任何情況下,不要向不明賬戶轉賬匯款。
如上當受騙,請第一時間撥打110或者到公安機關報警,報警越早挽回損失的可能性越大!